选择A:血液透析
选择血液透析已11年的小黄(化名)是一名军人,今年40岁。8年前他曾换过肾,10天后却出现了急性排异,不得不取出移植肾,继续以血透过活。他告诉记者,他每周做血透3次,每次4个小时,其余时间就上上网、打打牌,“除了这三个下午,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。”他称。
选择B:腹膜透析
选择在家中做腹透的许生(化名)是一名普通上班族,得了尿毒症后选择在家中做腹透。他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,花15分钟把前一晚通过导管灌入腹腔的透析液排出体外,再花15分钟将新的透析液注入体内,然后上班。中午12点、下午4点和晚上睡觉前,再重复这一过程,其他时间,他可按部就班地工作,只是每个月得回医院一次做检查。
同样是尿毒症需要“洗肾”,小黄和许生分别选择了血透和腹透。
“腹透”与“血透”比例:香港8:2,国内2:8
统计资料显示,我国目前有近百万类似小黄跟许生这样的尿毒症病人,这些人群还在以每年10%的速度递增。日前,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百特公司联合主办的“国际高质量腹透研讨会”上,肾内科专家专家介绍,广东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占12.6%,属中等偏高水平。腹透、血透和肾移植,是末期肾病的三种替代疗法,但由于肾源紧缺,患者一般靠血透和腹透来维持生命或作为肾移植前的治疗。对两种“洗肾”方法,余专家称,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,如香港,腹透“洗肾”与血透“洗肾”的比例是8:2,而在国内这一比例则恰好相反,为2:8。